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爱旭股份领头 BC联盟要合力破除光伏“内卷”


时间: 2024-12-19 07:32:57 |   作者: 企鹅电竞官网网址

  光伏n型技术迭代已近两年,在充分比较各种主流技术降本空间和效率提升潜力后,业内形成越来越清晰的共识:BC是实现晶硅

  日前,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进行了一场以“双面BC技术”为主题的对话。这是两家主打BC技术的头部企业董事长首次公开对话,也被认为是两家企业以强强结盟的形式,推动BC技术产业化发展和应用。

  BC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其潜力已受到广泛关注。在董事长陈刚看来,BC现在大概是6岁的小孩,每天都在不断成长,正在持续接近晶硅理论效率的极限。

  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对于晶硅技术来讲,不管是PERC、TOPCon、HJT,所有这些钝化技术最终要把效率做到更高,都要借助BC的结构。

  在两家头部企业的带动下,BC技术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沈文忠在交流中提到,中国光伏产业界已经认识到BC这个技术的巨大潜力,相信未来三五年,随着BC“朋友圈”的扩大,这方面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会比想象中更快。

  客观来看,在当下三种主流的技术产品中,TOPCon在产能和推广方面具备一定先发优势,迅速完成了对前代PERC产品的替代;异质结因成本问题,在更大规模量产落地上稍显迟疑,但市场占有率亦保留着一片小而美的自留地。

  此前,BC技术虽然具备转换效率高、外表美观、衰减低和安全可靠等特点,但因技术难度大、门槛高等限制,使得众多企业望而却步,BC技术也因此被誉为光伏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但光伏产业从来就没忽视过对BC技术的追求。提升光伏发电效率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关键手段,效率提升意味着在相同面积下可以产生更多的电能,以此来降低单位电力成本。晶硅的理论转换效率是29.56%,理论上只有BC结构能达到这一转换效率。基于这一事实,BC技术成为光伏晶硅技术迭代升级“必选”。

  在2016年就展开了BC技术的研发,是业内最早看好BC技术并实现量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之一。

  BC结构为何是晶硅电池“必选”?董事长陈刚在对话中谈到,在硅片、电池和组件三个领域,背接触(BC)技术都拥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优势。具体而言,在硅片领域,要实现29.56%的极限效率,一定要使用掺杂浓度极低的硅片,或者完全不掺杂的硅片。背接触技术所需的硅片恰好符合这一浓度范围,而其他技术则有必要进行中重度掺杂。掺杂后,由于少子寿命的差异,理论上,非背接触技术制造的电池效率将比极限效率低0.6-1.5%。因此,在硅片端就已经决定非背接触技术在效率上与极限效率存在0.6-1.5%的固有差距。

  在电池环节,背接触(BC)技术具有无可争议的全面受光优势,其正面能轻松实现100%的光照接收。此外,BC技术在钝化方面也展现出卓越性能,特别是双面钝化技术,而其他技术在钝化效率上则有所不足。理论上,BC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100%的钝化效率。在性能开发上,爱旭已经实现了对所有电极和图形进行背面设计的BC技术。

  在组件制造方面,背接触(BC)技术由于采用单面焊接工艺,更适配实现全屏设计。这种设计使得BC组件的屏占比相较当前普遍采用的组件技术高出7.2%。相比之下,其他技术有必要进行正反面焊接,而硅片本身较薄,容易在焊接过程中破碎或产生隐裂。BC技术仅在单面进行焊接,另一面则不进行焊接,这样的设计明显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

  在对话中沈文忠认为,BC技术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技术本身来讲,追求电池效率的提升,无非是从光学性质的优化和电学性质的优化两个方向。光学性质的优化,就是要把太阳光充分的利用好,而BC正面没有栅线,全面利用光线照射的能量。电学性质优化就是把复合损失降低到最低,而BC电池的钝化接触已经做到非常好的水平。“所以在光学和电学都优化之后,(BC)能够说是一个无敌的技术,我们大家都认为晶硅电池的极限效率就是出自于BC技术”,沈文忠表示。

  独行快,众行远,BC产业化发展亦是如此。基于前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爱旭股份也在联手等头部厂商,着手构建相关产业生态,BC阵营正在不断扩容。

  BC技术从发明至今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此前囿于成本和技术难题,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直到过去两年,这一情形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沈文忠表示,BC技术在国内的影响力慢慢的变大,除了爱旭、隆基外,其他主流企业也均在研发BC技术。

  在他看来,从2023年开始BC技术开始显著焕发生机,最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有非常好的产业化平台,各家技术公司踊跃出现,不管是激光的图形化,还是后面的清洗,以及钝化方案的解决等,都为BC产业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光伏产业“内卷”的当下,TOPCon产能陷入无序竞争中,今年以来扩张动作近乎停滞;但与此同时,BC技术正在凭借独特优势,前进步伐不断。

  据爱旭股份公告,目前该公司已规划了三大ABC产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珠海、义乌和济南,已经投产的BC产能包括珠海10GW,义乌15GW产能陆续投产中,济南基地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组件投产,明年上半年电池投产,明年出货规划为20GW以上;隆基绿能则宣布,到2025年底BC产能预计将达到70GW。

  值得注意的是,在BC量产化进程中,行业共识是解决双面率难题,这也是BC路线打开集中式市场的核心抓手。

  爱旭作为全球首家推出适用集中式场景的高双面率BC组件的企业,在2023年12月便发布了双面率达70%±5%的ABC组件,率先冲破了行业对BC仅适合分布式市场的成见。

  经测算,在地面电站场景,双面ABC组件综合功率较TOPCON同口径下高出30-40W,根据实证对比测试数据,ABC组件的LCOE相比于传统组件更低,助力客户IRR的提升。

  陈刚表示,的双面率和TOPCon电池的双面率,理论上就差3%左右,当前爱旭已经在地面市场做到75%以上的双面率。未来两三年,我们还将通过创新开发出双面率85%的A。目前,75%双面率ABC电池的效率已经为客户在集中式电站项目中的经济性带来了很大价值。

  “走到今天,BC是不是一个昂贵的技术,是不是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是不是一个可以量产的技术,是否能为用户带来价值的技术,我想大部分同行,或者说我们的客户已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和验证了。”陈刚在对话中表示。

  BC技术是一种平台技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BC电池降本空间还将扩大。据悉,目前爱旭ABC电池组件单瓦综合成本较TOPCon略高,但通过技术的精进、效率功率提升、开工率提升、设备成本优化、辅材降本、节水节电、提升自动化水平等综合措施,爱旭ABC电池组件单瓦综合成本有望做到比TOPCon更低。尤其是爱旭作为行业内首家量产无银金属化的企业,金属化环节成本相较现有的银浆丝网印刷可节约一半。

  钟宝申预测认为,2027-2028年BC市占率将达到50%。不过,他同时表示,期待这一段时间点来得更晚一点,避免像TOPCon一样在短时间内过剩,导致技术不能带来商业价值。

  用技术优势穿越产业周期,是几乎所有光伏厂商的共识,但只有迭代性的新技术,才能被看作是光伏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国内BC产业高质量发展速度迅速,以爱旭、隆基、TCL中环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均已在BC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并已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研发技术成果,同时在BC专利层面布局深厚。

  业内分析认为,过往的产能“过剩”是由产品和技术同质化竞争造成的,而BC时代,光伏的工艺制程越来越趋于半导体化,BC技术具有高壁垒,爱旭ABC已申请600+项专利,且爱旭作为首家GW级量产N型BC的厂家,积累了丰富的量产know-how。

  在此次对话中,两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负责人强调最多的是希望行业能建立明确清晰且公开透明的规则,并基于此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不只是单个企业间的合作,而是各领域间的合作,形成更有序、更理性、更互惠互利的合作同盟。

  对于BC技术的未来发展,陈刚认为,基于行业规则、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爱旭愿意跟同行一起开发BC技术,分享BC技术给产业链所有端到端,包括客户端、投资端、EPC端、项目开发端、组件端、电池端、硅片端以及硅料端,希望能为每个环节都带来价值。众人拾柴火焰高,适度的竞争压力本身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产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钟宝申认为,在商业世界里有很多规则,但是尊重这个规则是一个法律。我们大家都希望BC技术的发展能够变得有序、有规则,大家能尊重,获得知识产权的方式应该是符合商业准则、符合法律要求的,这样使这个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

  而BC联盟的成立,有望在互相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形成技术、产能、渠道等的良性合作,并形成BC产能扩张节奏的共识,从而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

  陈刚认为,BC技术是属于光伏产业的,也是属于人类的,所以整个产业开放开发、一起发展是主旋律。

  在爱旭股份最新披露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公司进一步表示,大的方向是BC技术能借鉴其他成熟的产业关于技术专利的合作经验,达成一个更加开放、生态更完善、规则更加清晰以及对知识产权的认同更加合理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相较于授权、代工等方式更加有助于行业发展,先把蛋糕做大,再把切蛋糕的规则定得更合理。

  公开资料显示,两家BC技术龙头,均在有序扩张联盟“阵地”。11月29日,爱旭股份宣布与高景进行了战略合作。双方称,将共建BC生态圈的深度合作,进行硅片、电池、组件三大领域的协同,实现BC组件的规模化生产;

  隆基绿能方面,11月与英发德耀、宜宾高新区三方达成年产16 GW HPBC电池片项目战略合作;9月,与金阳新能源(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泉州金阳、福建钜能电力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生产HBC电池。

  国内BC产业联盟日渐成形,也意味将形成更为严密的专利壁垒,促进中国光伏技术的持续领先,未来将形成全球光伏技术的制高点,完全自主可控,对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少有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端到端自主可控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优势。

  “BC强则中国光伏强”,BC技术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必然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清洁能源格局。